张丽军:“眼睛上的那六条肌肉,是有灵魂的”

山西新闻网>>商务资讯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采访张丽军教授的那天上午,她刚刚结束了9台全麻小儿斜视手术,其中有5台是疑难手术。整整一上午精神高度集中的忙碌,让此时的她略显疲态,但一头乌黑的短卷发却整齐精致,没有丝毫凌乱。眼前的张教授,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安静踏实感。

作为我省著名小儿眼科专家、业界公认的权威斜视手术医生,谈到从事了40年的业务,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张丽军打开了话匣子……

“那六条肌肉,是有灵魂的”

“我想先说一件比采访我更重要的事情。对我来说,病人多、手术多都不算什么,只要我坚持去做,这些眼疾患者大多都能康复。现在让我深感无力的是很多斜视患者不敢甚至是排斥手术,家长怕斜视手术影响视力,怕麻药把孩子麻傻了,不同意给孩子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张丽军教授说着说着,话语间流露出焦急又无奈的情绪。

张丽军说,斜视手术并不是在患者眼球上做手术,它是眼外肌手术,通过调整肌肉的松紧达到肌力的平衡,从而达到矫正斜视的目的。

她说:“那六条肌肉,是有灵魂的。很多非专业眼科医生认为斜视手术很简单,但真正做小儿眼科的都知道斜视是非常难的,斜视手术是难以驾驭的。”

当年选择小儿眼科这条路,身边总有这样的质疑:外眼手术比内眼手术简单、没前途。张丽军却说,做了这么多年斜视手术,她只觉得越学越复杂,越做越有新的发现。斜视手术的操作并不复杂,最难的是摸透神经与眼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斜视手术与患者的情绪、状态、大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从钩取肌肉来感知这条肌肉的灵魂,这正是数十年手术经验的积累,是功夫,更是人文。

“我停不下来,因为有太多需要我的人”

7月成功完成200余台手术,门诊接诊1000余名患者。暑假是张丽军和她的团队最忙的时候。放假期间,大量学龄期患儿来院就诊,成了小儿眼科的高峰期。

面对高强度工作,张教授也会累。但她总说,她累,团队的年轻医生也累。为了能够高效面诊,每次在她看诊前,团队会先进行初检、初诊,将患者分类诊治。

仅是省城太原两家爱尔的患者就非常多了,但张丽军依旧保证每周去地市出诊一次。“那些病人,为了挂我的号已经等了很久,我不能不去。”张丽军说道。

“现在用心‘带路’,将来放心‘让路’”

张丽军说,她40余年的从医生涯,可以用寻路——认路——赶路——带路——让路来概括。

选择眼科,是她的追寻,认定这条路后,她便夜以继日地赶路,从一名年轻医生成长为专家、大家。“在看病中发现未知的东西,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治病救人这件事,从来不是重复,而是探索、研究、不断解决问题。”张丽军说道。

“我不想做个孤军奋战的人,一个人再厉害,精力也是有限的,医学需要传承。”张丽军说着,眼神看向医生办公室内伏案忙着的年轻大夫们。年轻医生们说,带教后学,张教授从不吝啬藏私,总是竭尽所能。

“培养年轻的队伍,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年轻孩子们成长得很快,我很欣慰。但是患者基数大,小儿眼科还是缺医生,缺人才。我现在尽量给年轻医生机会,让她们多参与临床工作,真正面对患者,这样的成长是很迅速的。寓教于工作,这是我坚持的带教路子。”

张丽军教授说:“我在‘带路’的同时,还在学习怎样‘让路’。因为现在用心‘带路’,是为了将来放心‘让路’。”

(责编:史彩虹、郝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