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多维度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民生周刊〓
>>多维度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中核心数据
★6.1%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
★1352万
--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
★2.9%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
★40万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
★1.3万亿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60%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
★1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2.36万亿
--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
★1109万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40%
--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3万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
★90项
--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
★1倍
--发放抗疫一线和困难人员补助,将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
>>“数读”2020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2020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900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6%
--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
★5.5%
--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3.5%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3.6%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50%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5000亿元
--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2.5万亿元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5%
--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
★15%
--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40%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3500万人次以上
--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
★200万人
--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3.75万亿元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3.9万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1000亿元
--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8000万亩
--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30元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万余字,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篇幅最短的,但所透露出的民生关切却殊为强烈、深厚。通过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严峻挑战下,中央释放出千方百计保民生的强烈政策信号。
★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点有哪些?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报告提出,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如何全面优先稳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
报告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如何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健全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
报告提出,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如何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阶段性目标?
--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报告提出,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如何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报告提出,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
★如何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
--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失业保险和低保保障范围
报告提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如何确保“米袋子”“菜篮子”?
--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压实领导干部负责制
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如何有效拉动消费?
--推动消费回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报告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如何提高教育公平与质量?
--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优化投入结构
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
★如何满足百姓宜居需求?
--坚持“房住不炒”政策,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