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绛县西吴壁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周刊〓
>>绛县西吴壁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日前,被誉为考古界“奥斯卡”奖的“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成功入选。该遗址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手工业遗存,填补了早期青铜器产业链中的空白,为研究早期中原王朝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绛县西吴壁遗址的主要发现
山西的中条山为中原地区著名铜矿产地,这里分布着许多先秦采铜和冶铜遗址,在山北侧的绛县西吴壁就是其中之一。绛县西吴壁遗址的发现源自十多年前,当时考古工作者在涑水河古文化遗址做调查的时候,发现绛县西吴壁村有炼渣,因而猜测这里应该是一处古代的冶炼遗址。
2018年-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考古工作。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多个时期的考古遗存,其中二里头、二里岗时期的遗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遗存较为丰富,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冶铜遗存。
在二里头时期的遗迹中,考古工作者从一座地穴式房址地面上出土大量铜炼渣、残炉壁等,这与冶铜活动存在直接关系。一座大型近椭圆形直壁坑内,有数量较多的铜炼渣、残炉壁、铜矿石,以及鼓风管、石锤、石砧等冶铜遗存,说明附近曾存在二里头时期的冶铜作坊。在二里岗时期遗迹中,发现了两座残存底部的二里岗期冶铜炉,附近均出土大量铜炼渣和少量残炉壁。
一座冶铜炉下存在奠基坑,坑内发现人骨一具,当为构筑冶铜炉举行某种仪式所用的牺牲。该区域还发现一座深逾13米的水井,井口略呈圆角方形,边长约1米,井壁经修整,东、西两侧可见排列整齐的脚窝。
此外,在二里头、二里岗期灰坑中还发现了用于铸造小型工具的残陶范、残石范,说明西吴壁遗址除冶铜外,还铸造一些工具。种种迹象表现,绛县西吴壁遗址曾经是一处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冶铜作坊形态。
>>绛县西吴壁遗址的考古意义
究竟西吴壁遗址有何价值?为何这些冶铜遗存,能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它又如何关联一个王朝的兴起和发展?
众所周知,夏商周三个时代,是古代中国青铜文明辉煌发展的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论是祭祀还是打仗,都要使用大量的青铜器,都需要铜料,在目前国内考古工作中,对于早期青铜器冶炼遗迹的发掘还不多,尤其是能够清晰呈现青铜器从原料开采到冶炼各环节的专业化生产链条的全过程,更是少见。西吴壁遗址的发现,为青铜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此外,在西吴壁遗址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最早的木炭窑,发现了在冶铜炉下的奠基坑,这都说明它在夏代和早商时期,作为冶铜工坊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在这个时期,铜器的取材主要来源就是中条山。西吴壁遗址的发现,为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这种战略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夏商时期,山西晋南有大夏、夏墟之称,拥有盐、铜等丰富的战略资源。夏县东下冯应为夏商时期中原王朝为控制晋南盐和铜矿而设置的一处政治军事据点,闻喜千金耙和绛县西吴壁揭示了夏商冶金工业的完整产业链,凭借对这些资源的控制,晋南成为夏商王朝实现天下正统的关键支撑。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项目
2019年度重要考古发现众多,竞争激烈。今年,公众和考古领队、评委们第一次“在云端”同步见证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诞生。几天的直播里,公众和考古领队们、评委们第一次“在云端”同步见证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诞生。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陕西南郑疥疙洞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对研究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体质特征、栖居方式、行为方式、石器工业面貌、文化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环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乌苏里江左岸。在这里,文物学家发现了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此次考古发现极大地深化了对小南山遗址文化内涵的认识,为研究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形制演变和文化序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玉玦等大量玉器的发现,为研究我国玉文化的起源和传播又增添了重要的资料。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其中,皇城台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连续九年的系统考古工作表明,皇城台或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展现了黄土高原上一处神秘王国都邑的极致辉煌。石峁遗址考古成果不断刷新着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高度。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平粮台城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庄村西。遗址平面方正规整、内部中轴对称,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城门及城内发现的多处陶水管排水设施,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作为豫东地区的区域社会中心,平粮台古城出土的各类遗存,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发现的冶铜遗迹与遗物,是中原地区时代早、规模大的冶铜手工业遗存,填补了中国青铜器产业链中的空白。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旱峡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后山。早期为西城驿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碳十四测年为距今4000至3700年,晚期为骟马文化遗存,年代早于径保尔草场玉矿骟马文化遗存。一系列的证据表明,甘肃地区的透闪石玉料很早就进入到甘肃以东及周边区域,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枣树林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与近年发掘的文峰塔墓地均属于义地岗墓群,是一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曾国贵族墓群。枣树林墓地弥补了春秋中期曾国的缺环,构建了中国周代封国中以考古发掘最完整的材料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序列,构建江汉地区青铜文化的一个标尺,在曾国乃至两周考古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石城子遗址位于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附近的丘陵地带。石城子遗址是汉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其考古成果对于阐释新疆自汉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历史史实、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历史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泉沟墓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处,分布于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根据出土物特征和壁画内容风格,可以推测该墓葬为吐蕃时期,这个时期吐蕃已经占领了青海地区。该墓葬的发现,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是中国海域目前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古代沉船。其船体保存情况良好,现已发掘出土文物多达14万件以上。“南海I号”的发现及打捞发掘工作前后历经近三十年,也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从无到有,再到成熟壮大的水下考古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
>>我省曾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
从1990年举办至今,山西共有16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历届获奖名单如下:
1990年,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
1993年,山西曲沃晋侯邦父及夫人墓、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三窟遗址;
1998年,河南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及古黄河栈道;
1999年,山西太原虞弘墓;
2001年,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
2002年,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
2004年,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
2005年,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2006年,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
2010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
2011年,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
2016年,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
2018年,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葬;
2019年,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