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周刊】走进大同市博物馆 体味新版“双城记”

时间: 2020年08月24日17:02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新媒体>>微周刊>>往期回顾【2020】
分享到: 评论:

〓文化周刊〓

>>走进大同市博物馆 体味新版“双城记”

作为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大同是“北魏帝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中原汉民族和塞外游牧民族接触、争战、相知、相融的最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也为大同建设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物质资源。今天,我们就带你走进大同市博物馆和它所辖的分馆,一起了解古城大同的内在肌理和灵魂。

>>一座博物馆的60年:“双城记”新版本

大同,双城闪耀。这里的“双城”,指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博物馆之城”。

★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具有悠久而灿烂的两千年文明史,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8年至今,实施了云冈大景区、善化寺、华严寺、关帝庙、府文庙、帝君庙、清真寺、法华寺、古城东南隅民居、纯阳宫、东城墙和站东清真寺、南城墙、北城墙、代王府、鼓楼东西街等保护与修复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文化基因。

★博物馆之城

2014年12月,在大同御东新区,一座空间弘阔、视野通透、格局新颖,具有前瞻性、独特性的建筑正式开放,它就是大同市博物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含文物库房、设备区、办公区、公共服务区、共享大厅、多功能厅等。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7万余件,是晋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山西最大的市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浓缩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简史,大同市博物馆又将为这座博物馆之城添砖加瓦。

大同市启动“博物馆之城”创建工作,力争建百座博物馆,形成类型齐全、多元多样的博物馆体系。建这座“城”的底气在于,大同市除了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包含极具地域特色的煤炭、机车、平城文化、长城、黑陶、魏碑、铜器、雕刻、民俗、戏曲、影视等近百个品类。

 

>>旋转的火山和龙:当民族融合碰撞地域文化

★博物馆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融入

从空中俯瞰大同市博物馆总馆,螺旋形的地表结构,与四周旋转发散开的地脉沟堑,形成壮观的景象,宛如行将腾飞的巨龙。整个建筑通过对异型建筑空间的动态升腾,将大同火山群、明代龙壁文化和云冈石窟等城市文化符号融入,吸收了大同自然地貌,通过对地形结构的抽象与旋转,形成大同博物馆独特的形态与空间布局方式。

★内部陈列:体现“民族融合+地域文化”

大同市博物馆展陈的文物,主要以大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主线,有“代地沧桑”“北魏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四个历史陈列,“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两个专题展览,着重反映本地区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繁荣,再现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生活景象,充分体现“民族融合+地域文化”的特色。

★充满艺术感的两大亮点:“金字塔”与“文物阵”

“金字塔”,是指展厅里文物展柜的布置,一座座三角形的立体玻璃展柜,或并排,或错落,绝佳的光影和镜面效果,让原本一些看似平淡的展品焕发出璀璨的光辉,被称为“大同博物馆的卢浮宫”。“文物阵”,是大同市博物馆内的文物陈列,尤其是北魏陶俑、瓦当,别出心裁,巧妙设计,组成了一个个“俑阵”“瓦当阵”,蔚为壮观。

★总馆+分馆:铺陈在大同古城里的星图

在古城大同,如果说大同市博物馆是众多展馆中最大最亮的那颗星,在它周围,一颗一颗小的星星正亮了起来,并逐渐组成一张引人瞩目的星图,铺陈在大同城里--该馆的“总分馆制”,在山西乃至全国文博界,已引起广泛关注。

如今,大同市博物馆已经在古城内建起了8座主题性分馆:梁思成纪念馆、平城记忆馆、北魏明堂遗址博物馆、北朝艺术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不同的分馆,彰显不同的主题,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有使命。

 

>>馆长推荐镇馆之宝

大同市博物馆文物精品荟萃。馆藏文物多达17万余件,目前在展厅陈列的有3000余件(套)。馆长王利民为各位推荐了其中的镇馆之宝。

★司马金龙墓石雕帐座

该帐座用浅灰色细砂石制成,方形底座四面浅浮雕环状缠枝忍冬纹和波状忍冬纹,内雕伎乐童子。底座四角各雕一伎乐子,上身袒露,下着犊鼻裤,帔帛绕臂,胡跪状,持鼓、筚篥、琵琶等乐器,雕刻生动。该帐座的功能及纹饰题材,既有中原文化的因素,又有西域文化的因素,反映了南北民族融合与东西文化交流,是北魏石雕艺术品中的精品。

★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该屏风曾经登上过央视《国家宝藏》栏目。上面刻画了尧舜禹恪守孝道、周室三母、鲁之母师、班婕妤辞撵的故事,分别描绘了帝王、贤丞、烈女和孝子等传统中国古典人物形象。它不但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也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司马金龙墓石雕棺床

棺床由六块石板组成。下部三个床足,以联珠纹为边饰,内雕身躯矫健的力士,作承托棺床状。上部以缠枝忍冬纹为边饰,中部装饰流畅的波状忍冬纹,波心内雕伎乐十三组,中间一组为翩翩舞者,两侧各有六组乐人。伎乐身侧各雕虎、狮、龙、人面鸟等瑞兽。伎乐帔帛飘逸,神情怡然。人物塑形生动,一气呵成,雕饰富丽堂皇,代表了北魏雕刻杰出的艺术成就。

★元代影青釉镂空广寒宫瓷枕

在这个瓷枕上,雕刻了四组神话故事,正面为广寒宫场景,殿内嫦娥居中,前有捣药玉兔,周围伴有4位侍女。背面正中一着官服之人立于案几之后,两侧站立侍臣。左右两侧宫内塑两组神话故事。这类瓷枕,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

★辽代琉璃缠枝花棺

通体施黄、绿釉。拱形盖顶上面图案用菱形格交叉,其间刻划对称的折枝牡丹,周边堆贴如意云头纹。棺身前高大后窄小,侧壁和后端分别浮雕以二方连续布局的缠枝牡丹花纹与带状的卷草纹,棺座周围镂雕壸门。釉色搭配明快,纹饰繁而不乱,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反映了辽三彩的高超艺术水平,也是研究辽代丧葬习俗的重要资料。

(责编:王中信、王晓艳)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山西闻喜:数百亩荷塘引游人山西闻喜:数百亩荷塘引游人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