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民(左)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邹文娇摄
12月1日,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润民,就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我省文化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明确了新的任务,刘润民感到肩头责任重大:“我们要牢牢把握‘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以‘为不断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创造正能量,为逐步实现山西振兴崛起提供新动力’为重点,聚焦政策落实、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怎样在文化领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刘润民告诉记者,要立足我省文化文艺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中国梦”,党的“十九大”和治晋理政新实践,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一批具有导向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舞台艺术精品,打造“文化晋军”;认真落实省党代会提出的挖掘“五个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要求,推出更多满足时代要求、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与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区域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山西文化走出去步伐,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声音;加强基层基础和基本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谈及如何深度挖掘山西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刘润民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各地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地域特点和功能定位,高起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文化特质和发展资源按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原则规划布局;整合提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五台山国际旅游节、运城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社会认知度和综合效益,擦亮三晋文化名片;以筹建山西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文化产业大调研,梳理出台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活跃文化产业市场;筹建山西文化企业协会,凝聚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的力量,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山西省文化保税区、山西省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与省内外的大集团、大企业战略投资者开展合作,策划推出一批有带动性、影响力的好项目。
“全省文化系统要抓住机遇,只争朝夕,在塑造和展示山西文化璀璨、人才辈出的人文形象,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中坚定自信,主动作为,做好山西文化答卷。”刘润民最后着重强调。
本报记者 孙蕊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