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新“红”途 “稻”路青春行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践团探秘太行深处的振兴密码

山西新闻网>>商务资讯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8月9日至10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山西省左权县,以“左权新“红”途 “稻”路青春行”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主线,从水稻产业、文旅产业、写生产业三条支线展开深入实践,全面考察当地“红色热土+生态稻乡”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一、科技赋能:见证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蜕变

实践团首站来到麻田镇东安村水稻种植基地。在村主任王主任带领下,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当地水稻产业从“中断”到“重生”的转型历程。通过实地观摩,成员们了解了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全过程:从引进良种、大棚育秧到机械化收割及加工,现代化农业技术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在东安村村委会合影

在西红柿种植大棚,苏公村创业带头人刘主任分享了他的奋斗故事:“选择农业就要吃苦耐劳,但只要用心,土地永远不会辜负人。”这种扎根乡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实践团成员。

二、文化铸魂:探索红色基因的现代表达

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和桐峪•1941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在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调研中深刻学习了八路军在太行山区的抗战历史。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实地体验、资料搜集,他们了解到新媒体技术正在为红色资源赋予新的生机:短视频传播革命故事、直播带“游”纪念馆、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等方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此外,实践团还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到许多宝贵建议。

三、艺术助力:写生基地带动乡村多元发展

在中国北方写生基地泽城片区,实践团深入调研艺术与乡村的融合模式。通过与基地负责人进行座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基地通过接待写生团队,不仅为村民创造了客房服务、后勤保障等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产业发展。

与写生基地负责人进行座谈

四、青年担当:在乡村振兴中贡献智慧力量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实践团累计走访4个行政村,开展座谈会3场,形成调研报告4份,并利用自媒体平台形成调研成果展示,对当地乡村振兴新路径做出了深刻的思考。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读懂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用所学知识服务农村发展,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华章。(张笑晴 王若帆)

(责编:任思雅、董春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