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惠民医院:为什么医生总是强调40岁后一定要做肠镜?
山西惠民医院:为什么医生总是强调40岁后一定要做肠镜?
山西惠民医院肛肠医生表示,“大便带血”是许多人遇到过却容易忽视的症状,有人以为是痔疮,有人觉得是“上火”,但事实上,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尤其40岁后,肠道疾病风险悄然上升,一次简单的肠镜检查或许能挽救生命。
首先除了痔疮,大便带血的原因有很多
大便带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大便带血说明有器质性病变,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肛周疾病、下消化道的疾病、上消化道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一、肛周疾病:主要是痔疮和肛裂,这是便血常见的原因。痔疮的便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痔疮出血是由于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导致痔内静脉血压增高,加上硬粪块的直接摩擦使痔破裂所致。肛裂的特点是便血量比较少,多伴有肛周的剧烈疼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更是剧痛难当。其原因主要是肛裂会使肛管皮肤特别脆弱,还有溃疡,非常容易引起剧痛,而排便时坚硬的粪便会反复摩擦裂口及脆弱的皮肤,致使剧痛的产生。
二、下消化道的疾病:大部分肠道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肠息肉、肠癌以及炎性肠病。肠息肉和肠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当肠息肉体积较大时,可以出现便血的症状,便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的表面。若肠息肉位置较高,血液常与大便相混。肠癌的中、晚期,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排便时会有出血的情况发生,出血量不多,颜色为暗红色,到了晚期,便血量会增多,同时还会伴有粘液渗出,发出一股恶臭。炎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由于炎症作用,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会出现脓血便,就是大便中混杂有暗紫色血和黏液。
三、上消化道疾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便血,但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是黑色便,也称柏油样便,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出血急时也可以是红色血便。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胃癌、食管癌等等。
四、全身性疾病:主要见于血液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各类型紫癜、血友病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便血,呈鲜红、暗红色血便或黑便,量多少不一。病人同时有其他器官出血现象如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阴道出血等,以及骨髓象、血液学检查异常等可协助诊断。其他疾病如中毒、尿毒症、风湿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大便带血。
40岁以后没有症状也要做次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在大肠疾病诊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肠道息肉、早癌等病变,被认为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有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有约30%的中年人肠道都会长息肉,肠息肉也是引起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出现大便带血更应该做肠镜检查。
由于大约80%-95%的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一般经历“正常黏膜——增生的黏膜上皮——小腺瘤性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肠癌”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至10年的时间,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所以,我们应该在40岁以后就做一次肠镜,此时,它还是息肉,及时切除,就可以杜绝癌变。肠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当癌变仅仅发生在结肠壁内侧粘膜时,也就是早期时,有效治疗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
肠癌的早期几乎没有症状,肠镜检查是直观的筛查方式,也就是说,及早地做肠镜检查,很容易发现病变并予以切除治疗。因此,预防肠癌的关键就是在适当年龄接受一次肠镜检查,40岁以后应该做,50岁以上更要注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