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癫痫披上“睡眠”外衣,这些信号要警惕!

山西新闻网>>商务资讯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孩子睡着后突然手脚抖动、眼神呆滞,喊也喊不醒,几分钟后又恢复正常……”这样的场景,让无数家长在深夜惊出一身冷汗。这种常被误认为“做噩梦”或“缺钙”的现象,可能是危险的睡眠性癫痫在作祟。据中国抗癫痫协会统计,15%-20%的儿童癫痫发作集中在睡眠期,且误诊率高达60%。今天,我们就揭开这种“夜间杀手”的真面目。

一、睡眠与癫痫的“危险联盟”:为何黑夜更易发作?

睡眠状态下,大脑神经元的活动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 深度睡眠期(慢波睡眠):脑电波频率降低,部分癫痫病灶的兴奋阈值下降,易触发异常放电。

• 快速眼动期(REM睡眠):肌肉松弛但脑部活跃,可能加剧局灶性发作。

二、四大夜间“求救信号”,家长务必识别!

1. 突发性肢体抖动(非生理性):

与正常睡眠肌阵挛(单次、短暂)不同,睡眠性癫痫的抖动呈重复性、对称性,可能伴随眼球上翻或口角抽动。

2. 异常行为发作:

夜间突然坐起、行走,或出现无目的的抓挠、拍打动作(自动症),事后完全无记忆。

3. 呼吸节律异常:

发作时可能伴随屏气、面色青紫,甚至短暂呼吸暂停(尤其见于婴儿痉挛症)。

4. 晨起头痛/乏力:

因夜间频繁微发作导致脑部缺氧,孩子晨起后常诉头痛、嗜睡或注意力下降。

三、科学应对三步走,把危险扼杀在摇篮

1. 家庭监测:

用手机录制夜间异常动作(需包含面部表情),供医生判断发作类型。避免使用红外监控的闪烁灯光,可能诱发光敏性反应。

2. 就医检查:

• 24小时视频脑电图:捕捉睡眠期异常放电,确诊率比常规脑电图高40%。

• 睡眠多导图:同步监测脑电、心电、肌电,区分癫痫与睡眠障碍(如夜惊症)。

3. 治疗关键:

70%的睡眠性癫痫对药物敏感,但需注意睡前1小时服药以覆盖夜间高危时段。“睡眠性癫痫不是‘小毛病’,每次发作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组长强调,“家长要摒弃‘长大就好’的侥幸心理,夜间出现持续3分钟以上的异常动作,必须立即送医。”

当孩子进入梦乡,请别完全放松警惕。多一份观察,少一分风险。用科学知识照亮黑夜,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真正安心的睡眠。

(责编:赵凯、王晓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