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中山医院除颤仪使用培训
太原中山医院除颤仪使用培训
在医疗急救场景中,除颤仪堪称 “生命逆转神器”,它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的心脏 “重启”,恢复正常节律。为提升全院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太原中山医院开展了系统的除颤仪使用培训,确保每位参与急救的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这一关键技能。
除颤仪原理:直击心脏 “乱码”
正常情况下,心脏依靠有序的电信号跳动,维持血液循环。但当发生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时,心脏电活动会陷入 “乱码”,心肌无序颤动,无法有效泵血。除颤仪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释放高能电脉冲,瞬间 “矫正” 心脏的异常电活动,让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重新高效泵血,为身体各器官输送氧气和养分。
培训要点:规范操作,分秒必争
1. 操作前准备:设备 “待命”,患者就位
培训强调,使用除颤仪前,务必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电量是否充足、电极板是否完好、显示屏能否准确显示心电图等。同时,迅速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胸部,连接好心电监护导联,精准判断心律失常类型,确认是否符合除颤指征。对于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电极板的放置位置,需与起搏器保持至少 10 厘米距离,防止干扰。
2. 能量选择与电极板放置:精准定位,释放 “恰到好处” 的能量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以及心律失常类型,合理选择除颤能量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成人首次除颤,双向波除颤仪多选择 150 - 200 焦耳能量,单向波则为 360 焦耳。电极板放置位置也有严格要求,一块置于患者胸骨右缘第 2 - 3 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第 5 肋间(心尖部),两块电极板间距不小于 10 厘米,且要紧密贴合患者皮肤,适当加压(约 5 千克力度),确保电极与皮肤间无空隙,可涂抹导电糊或使用盐水纱布增强导电效果,但严禁使用酒精,以免灼伤皮肤。
3. 充电、放电与后续处理:果断操作,持续监护
按下充电按钮,待除颤仪充电至设定能量后,大声呼喊 “所有人离开患者”,确保周围人员与患者无接触,避免触电风险。再次确认心电情况后,双手同时按下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瞬间释放电流。放电结束,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CPR),按照 30 次胸外按压、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续进行 5 组(约 2 分钟),随后再次检查心律,评估除颤效果。若心律失常仍未纠正,可适当调整能量,重复除颤及 CPR 流程。
常见问题与应对:有备无患,提升急救成功率
培训过程中,针对常见问题也进行了详细讲解与模拟演练。比如,若电极板接触部位皮肤潮湿,应迅速擦干后再操作;除颤后若患者出现皮肤灼伤,需及时进行冷敷、涂抹烫伤膏等处理;对于清醒患者,除颤前要给予适量镇静剂,减轻痛苦。同时,定期对除颤仪进行维护保养,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设备性能,确保关键时刻 “不掉链子”。
通过此次培训,太原中山医院医护人员对除颤仪的操作更加熟练、规范,急救团队协作也更加默契。在未来的医疗急救工作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将凭借这一技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 “生机”,守护生命健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