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创新"一喷三防"模式 科学抗旱保丰收
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创新"一喷三防"模式 科学抗旱保丰收
今夏,山西临汾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干旱,小麦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以"防灾减损"为核心,创新实施"一喷三防"主动风险管理行动,通过科技赋能精准施药、无人机统防统治等举措,为农户筑起抗旱保粮防线,开创农业保险从"灾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实践范本。
科技赋能:精准防控守护麦田"生命线"
面对持续高温与土壤墒情恶化的双重压力,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迅速启动"卫星遥感+气象预警+无人机作业"三级响应机制。依托平安产险自主研发的"农险鹰眼"灾害监测系统,精准锁定受灾区域坐标,结合小麦生长周期制定"一地一策"防治方案。"往年遇到干旱,我们只能干着急。现在保险公司能提供防灾服务,无人机一来,我们省事多了。"数据显示,项目累计覆盖小麦种植区1.14万亩。
机制创新:保险价值从"经济补偿"到"风险管家"
"这次旱情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保险企业的责任不应止于账面赔付。"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构建"政府+保险+农户"三方联动防灾共同体,建立"早预警、快响应、精实施"服务标准,组建10余支查勘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防灾指导,创新"防灾资金预付制"保障应急物资及时到位。这种将保险资金从"理赔池"转向"防灾池"的模式,使每亩小麦综合防灾成本降低10%,农户满意度达98.6%。
行业启示: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新范式
临汾"一喷三防"实践为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启示。农业专家评价称,该项目通过"三个重构"实现价值跃升:重构服务链条,将保险介入时点前移至灾害防控期;重构技术应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重构评价体系,建立"减损率"等新型服务指标。这种"防灾减损优于理赔兜底"的理念,正推动农业保险从单纯经济补偿向农业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商加速转型。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的创新探索,不仅为农户织密了"风险防护网",更彰显了现代保险业"保民生、稳经济、助转型"的社会价值。随着无人机、AI等技术在农险领域的深度应用,以"主动防灾"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新模式,将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