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大近千名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
探寻抗战印记
山西农大近千名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
探寻抗战印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红色耀三晋 青年永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采用“集中组队+分散实践”双轨模式,动员全院近千名青年学子深入三晋大地,探寻抗战历史,感悟红色文化,在追寻先辈足迹中厚植家国情怀。
集中组队的20余名师生赴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项实践活动。实践队行前精心筹备,通过专题学习系统梳理了平型关大捷作为八路军出师抗日首战大捷的历史意义。赴灵丘途中,车厢内《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此起彼伏,队员们自发组织的“抗战英雄故事会”生动展现了聂荣臻、左权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在纪念馆内,师生们通过丰富翔实的珍贵文物与历史照片,全面了解了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战斗过程。特别是馆内陈列的战机、火炮等实物展品,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当年战斗的艰苦卓绝,强化了其对伟大抗战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
与此同时,该校创新采取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全程护航分散实践。近千名学子在双导师云端指导下,分赴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抗日根据地旧址,围绕“红色遗址保护”“英雄事迹整理”“红色故事挖掘”三个维度开展实践。学子们深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所学抗战历史知识与实地寻访相互印证,让课本中的抗战精神变得清晰、真切、可触摸。
此次实践活动是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尝试。通过“集中组队+分散实践”的双轨模式,特别是思政教师理论指导与辅导员实践督导协同发力,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
山西农业大学城建学院将继续探索双导师护航、双课堂协同的育人机制,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的思政课”中触摸历史脉络,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使命担当,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深刻认知和行动自觉,为培养新时代城乡建设人才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