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单破冰到智慧护航
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助力大同渔业高质量发展
从首单破冰到智慧护航
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助力大同渔业高质量发展
当智能检测技术俯瞰鱼塘脉动,AI诊断系统为鱼群健康“把脉开方”,山西大同的渔业发展正悄然改写传统风险格局。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三年间从全省首单商业性淡水鱼养殖保险破冰,到创新推出覆盖虾和蟹的淡水水产养殖险种,累计筑起722.1万元风险保障“护城河”,为地方特色渔业装上“智慧安全阀”。这一系列突破不仅填补了区域专项保障空白,更以动态风险评估、精准灾后复产等服务,为山西农业现代化按下加速键。
立足区位优势,聚焦特色渔业发展
山西大同地处桑干河流域,境内水库、湖泊资源丰富,独特的冷水资源为虹鳟鱼、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大同市依托地理与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淡水养殖产业,渔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地方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然而,极端天气频发、病害风险上升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挑战。
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紧扣地方产业需求,深耕细分领域,从鱼苗入塘到成鱼上市,用保险给养殖全程提供保障。2023年7月31日成功落地山西首单渔业相关保险,承保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渔业房屋设施财产险,为5名水产养殖工提供雇主责任险保障;11月初完成该企业2000元保额的商业性淡水鱼养殖保险,填补了山西保险行业在渔业险种上的空白。2024年,大同中心支公司申请利用引导资金发展地方特色淡水鱼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49.6万元,覆盖疾病疫病、自然灾害、野生动物毁损等风险,保险金额参照淡水鱼养殖期内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2025年,公司持续优化产品体系,推动商业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落地,实现从单一品类向全品类、从政策性保险向市场化保险的双升级,为渔业发展构筑多层次“防护网”。
科技赋能农险,提升精准服务效能
在服务模式上,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深度融合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农险”服务体系。通过无人机巡查养殖区域、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水质数据,构建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精准承保与快速理赔。此外,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推动保险产品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增强农户参保积极性。2024年,通过引导资金支持的特色淡水鱼保险项目,已惠及大同市多个重点养殖乡镇,带动农户增收。
深耕服务创新,护航产业行稳致远
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将构建监管引导、农户主导、银行赋能、保险护航、专家智脑、销售通渠“六位一体”的闭环生态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渔业养殖全程可控、降本增效、风险可控、价值倍增的目标。同时,将深入拓展渔业养殖空间和发展模式,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智慧渔业和数字渔业上再突破,助力企业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效,帮助养殖户稳定渔业产业链收益。
“渔业保险的落地,不仅为养殖户吃下‘定心丸’,也为地方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保险产品创新,强化科技应用,助力大同渔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为山西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随着保险保障与科技服务的深度融合,大同渔业正迎来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深刻变革。平安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为地方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