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传统村落:守护古村文脉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介休传统村落:守护古村文脉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山西晋中介休市,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卷,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正通过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焕发新生机。
介休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创新探索"活态保护、适度利用、综合开发"模式,以文化为魂、以保护为基、以创新为要,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介休方案"。
系统性保护:让古建筑重焕生机
走进张兰镇张村,174座明清古建筑群静静矗立,精美的"三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如今在政府的保护下焕发新生。介休市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张村郡马府、旧堡村的龙天庙、侯氏祠堂等建筑群进行精心修复,重现往日风采。
据介休市住建局局长刘鹏介绍,近年来,介休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全市传统村落实施系统性保护,创新"一村一策"保护模式,为每个传统村落建立数字化档案,制定个性化保护方案。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中,介休市坚持强化组织领导,细化保护责任分工;突出科学规划,推动综合保护利用;注重长效管控,健全保护传承机制,通过系统谋划、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融合性发展:让古村落焕发新生
介休市委市政府立足传统村落特色,整合建筑布局、砖石木雕、制香、琉璃等文化遗产,探索出四种保护利用模式。
一是服务接待和文化体验相结合,如南庄村将古建改造为大中堂文化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游览线路;二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如张村结合传统院落与花海景观,推出“古堡花海”旅游项目;三是历史村落与特色农产品相结合,如西宋壁村利用沟壑地势发展小米、高粱等特色农业,提升经济价值;四是建筑遗存和军事文化相结合,如张壁村依托军事遗迹成立研究院,出版专著深化古堡文化研究。这些模式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前瞻规划: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介休市将加强系统保护,以国家级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实施古建、古树修复工程,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突出文化研究,聘请专家团队系统梳理绵山忠孝文化、晋商文化、古堡军事文化等特色资源,提升文旅吸引力;推动活化利用,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培育文化民宿、研学基地等业态。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介休的传统村落必将成为展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介休经验"。(茹洋 赵秀丽)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