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近视手术“真香”实录

山西新闻网>>商务资讯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作为眼科从业者,8月21日,朔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兰晓文有话要说。

39岁的兰晓文院长是大同医学会眼科委员,从事眼科专业已经有17年时间了。目前已完成各种白内障手术上万例,在屈光性白内障、老视矫正、晶状体半脱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玻切术后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各种复杂白内障手术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从上高中时开始近视,戴了近20年的眼镜。要问想没想过做近视手术?想过!但实话说,并不坚定。一来,我作为眼科医生,要在显微镜下进行高精密的眼科手术,400多度的近视其实并不影响我的工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操作起来自我感觉更舒适;二来,我觉得自己戴眼镜看起来更有学术feel。”讲到这里,兰院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也不是我觉得,是拍医生形象照的时候摄影师这么说的。”

谈到“眼科医生做不做近视手术”这个话题,兰院长打开了话匣子:“其实,就我在北京同仁进修、包括后期在大同、朔州的眼科工作经历来说,眼科的医护人员、验光师、特检技师等做近视手术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职业。”兰院长介绍,有的医生对于摘镜没有需求,觉得戴着眼镜并不影响生活,或者觉得戴眼镜更适合自己,不戴眼镜反而不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做手术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满足,自然可以选择不做。“还有一些年龄稍长的医生,当时虽然已经有了做近视手术的医疗技术,但是源于个人比如经济等因素,等到自身有条件时,年龄、或者说已经出现了白内障等眼疾,成为了近视手术的一大障碍。戴眼镜的医生我们注意到了,但更多未戴眼镜的却被我们忽略,因为近视手术术后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样,术后不需要再戴眼镜,大家仅凭肉眼根本看不出来他有没有做过近视。幸存者偏差让我们产生了‘医生不做近视手术’的错觉。”

朔州爱尔眼科医院开展近视手术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作为爱尔眼科山西省区屈光学组的成员单位之一,今年暑期,兰晓文院长特意来山西爱尔眼科医院观摩学习。“山西爱尔作为我们省区的总院,建成了全平台全术式的近视手术中心,近视手术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我这次来,也是想‘取取经’,将一些好的经验、服务理念带回我们医院。”

兰晓文院长观摩了一周时间,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何不借此机会做了近视手术,一方面圆自己的摘镜梦,另一方面对山西爱尔近视手术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整个服务、管理流程来个“沉浸式体验”。

兰院长向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陈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认同。兰晓文形容自己决定手术的过程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8月19日,作为平时为患者带来光明的眼科医生,兰院长也像所有近视患者一样,接受了24项详细专业的术前检查,确认角膜条件是否适合做近视手术、适合做哪种近视手术,同时排除各项近视手术禁忌证。

确定符合近视手术的条件,次日下午,兰晓文院长以患者的身份走进了手术室。“我的心理素质还是比较强大的,平时给病人做手术多了,轮到自己躺到台上,一点也不紧张。”兰院长详细描述了他手术的过程,“手术中,我自己感到那个绿色的点点在不断接近自己,轻巧的一声‘suction on’,负压固定住我的眼球,轻柔的激光扫描开始了,十几秒钟后,陈鹏院长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把我角膜层间多余的透镜取了出来。另一只眼也是同样的过程。”

术后第一天,兰晓文单眼视力均达到1.2+。“我终于对近视手术后患者说的‘太清晰了,感觉眼前的一切都鲜亮了’有了深刻体会。”兰晓文院长说,“自己亲身体验过近视手术带来的高清视界,以后我可以更加自信地可以为近视朋友们提供专业的分享和建议。最重要的是眼科显微手术也丝毫不受影响,我可以继续从容自信地为更多的眼病患者解除病痛。” 

(责编:任思雅、郝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