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以案说险|青少年人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以案说险|青少年人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迅速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繁发生,“电信诈骗”黑手逐渐伸向辨识能力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且诈骗方法手段不断翻新升级,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案例1:我市张某,男,18岁。张某在某网站找兼职工作时留存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之后有陌生号码主动与其联系,可以为其介绍工作,工作内容就是给指定号码打电话,并提供具体应答话术。受害人接到该电话“引流”成功后,再由上线多个环节的诈骗人员对其实施诈骗,造成受害人数量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上述案件中青少年人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规定,对于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2:我市王某,女,17岁,系某校在校学生。王某通过在网上刷视频、浏览网页的方式找兼职工作,通过网页上留存的联系方式,王某无意间加入到一个所谓“兼职”QQ群中,并在群内看到一则管理员发布的招聘消息,招聘兼职话务员,只需要拨打电话,通话累计达到一个小时就可获得150元的酬金,想利用空闲时间的赚点生活费的王某便毫不犹豫地按照招聘信息与对方取得联系。成功入职后,王某按照“公司”的要求,并伙同其同学在二手市场淘的二手手机1部,共同参与了电信诈骗,造成了受害人多达数万元经济损失。
案例3:我市陈某,男,21岁。陈某通过某款兼职软件看到诱人发帖称们可以高价租用手机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某通过发帖信息上的QQ号与上线人员取得联系。在线上人员以2000元高价格的诱惑下,陈某将本人手机卡专卖给外地上线人员,上线利用李某邮寄过来的手机卡参与电线诈骗,造成多起诈骗案件发生,受害人经济损失总计达数十万元。
警方提醒:
1、公安机关提醒大家,严格遵守法律,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电话卡、银行卡或者是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吸粉引流的服务,不要充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马前卒,否则及可能触犯法律,自食其果。
2、广大青少年们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微信号、支付宝账号、QQ号等社交软件账号信息,避免被犯罪分子用于实施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一旦发现自己的微信号、支付宝账号、QQ号等社交软件账号信息涉嫌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